2000年以后,全國各地興起了大規(guī)模的摩天大樓競賽,各地均出現了很多博人眼球的超級建筑。目前中國境內的摩天大樓的數量最多的城市中,北京居然只列第11位!截止2020年4月,中國摩天大樓建筑數量1938座(超過100米),遠超美國的436座;而潛在的建筑數量為1280座,也遠超排在世界第二位的阿聯酋的50座。
很多國內的甚至三四線城市也蓋起了不少超級建筑,辦公樓的閑置率甚至超過50%,經濟體量和樣子工程的不匹配,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腐敗風氣。經濟發(fā)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盲目的超前進行基建發(fā)展,不但起不到促進作用,反而浪費了公共資源。
《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 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通知》對超高層地標建筑作如下規(guī)定: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(guī)劃建設超高層“摩天樓”,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,各地因特殊情況確需建設的,應進行消防、抗震、節(jié)能等專項論證和嚴格審查,審查通過的還需上報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、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復核,未通過論證、審查或復核的不得建設。
不僅如此,對250米以上的建筑,也有嚴格限制:要按照《建筑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,確需建設的,由省級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結合消防等專題論證進行建筑方案審查,并報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備案。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應充分論證、集中布局,嚴格執(zhí)行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批制度,與城市規(guī)模、空間尺度相適宜,與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。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筑,縣城住宅要以多層為主。
此“限高令”下,多個城市超高層地標建筑被“削頂”,其中也包括沈陽在建的寶能GFC,最高塔樓原計劃修建高度為568米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一周前,寶能GFC官方微信公眾號中一篇文章明確稱,“寶能GF踞于金廊核芯,500米的城市地標建筑……”可見建筑高度已經做出調整。
寶能GFC500米東北第一高樓領航總部辦公, 200米上空全景天幕酒店,周邊華潤大廈、恒隆廣場、企業(yè)廣場、華強金融中心等高端寫字樓林立,填寫著城市經濟的晴雨表,也演繹著城市的光榮與夢想。
超過500米的地標建筑實屬超高層地標,一般來說,高度超過200米的建筑即可被列入摩天大樓的行列。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國內300米以上的高樓,不到80座。其中,全國擁有5座300米以上高樓的城市分別為深圳、廣州、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武漢、沈陽、重慶、南寧。沈陽是東北地區(qū)的唯一代表。
根據相關數據,沈陽擁有20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37座,300米以上高層建筑5座。這些高層建筑主要分布在青年大街金廊沿線。在已經建成的高層地標建筑中,排名靠前的分別是高351米的市府恒隆廣場西塔樓、高334米的盛京金融廣場T2、高311米的茂業(yè)中心、高305米的彩電塔、高300米的盛京金融廣場T1、高260米的新地中心、高245米的龍之夢雙塔等。